在之前的文章中,我们提到了胃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的检查手段,可以直观的观察胃黏膜的状态,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。 其实不止如此,胃镜检查对于早期食管癌、胃癌等早期躯体症状不明显的疾病来说,也有着很强的辨别作用!
今天,我们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胃镜检查的相关知识。
从“高清镜”到“照妖镜”再到“显微镜”
随着医学的进步,胃镜设备也不断的更新换代。 以清晰度来说,目前全国90%以上的地区,胃镜镜头都可以达到高清的成像效果,保证了良好的检查条件。 以分辨能力来说,常规的白光反射内镜之后,又出现了一些如同“照妖镜”一般的,具有增强图像辨识度作用的特殊技术,能够增强异常组织的辨识度。 以放大能力来说,一般内镜可以放大30-40倍左右,而现在有一种放大内窥镜,镜头端还有一组放大透镜,可以调节焦距,进行进一步的光学放大,把局部微结构看的更加清晰,如同“显微镜”一般。 除了设备的检查效果以外,做胃镜时是否产生疼痛,这种疼痛如何避免,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件事。
怕痛星人的福音——无痛胃镜
所谓无痛胃镜,就是通过静脉麻醉,来避免感受胃镜检查时不适症状的一种方式。 这种方式并不是适合所有人,在进行无痛胃镜前需要经过麻醉科医生的评估。
一般来说,年龄较小、耐受性较差、对疼痛较为敏感,或者存在癫痫等疾病,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,不能很好的与医生进行配合的病人,较为适合。 而存在容易受麻醉影响的心脑血管疾病,心脏节律异常,或是近期有过心梗,以及一些颅内病变等麻醉禁忌症的病人,则需要谨慎选择无痛胃镜,一般建议进行常规的胃镜检查。
胃镜检查的范围不仅限于胃
虽然名为胃镜检查,但其实胃镜检查的范围并不限于胃,仪器从口腔进入后,就已经可以开始探查了,包括口咽部、食管、胃,甚至一部分十二指肠。
也就是说,胃镜其实不仅可以筛查胃癌,也可以筛查食管癌等胃镜范围内的其他癌症,可谓是一举多得。 各种专家共识意见以及指南,都建议40-65岁的人群要注意筛查食管癌、胃癌,如果存在家族史、所在地域高发等高危因素,可提前至40岁前进行筛查。
理论上来说,如果第一次筛查没有问题,或者只是存在一些浅表性胃炎,没有异型增生,就可以3-5年做一次;
如果已经是萎缩性胃炎,或是存在一些高危因素,以及食管存在一些炎症、异型增生,可能就需要每6-12个月复查一次。 总之,防范大于治疗,我们在日常一定要注意健康检查,及时发现疾病的蛛丝马迹。毕竟,一点点看似多余的健康意识,就可能挽救一场绝命的危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