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春末夏初的到来,我们迎来了枇杷丰收的季节。这一金黄色的果实,口感酸甜可口,令人陶醉。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,枇杷的药用价值可不止于其果肉。事实上,从枇杷叶子到果肉,都拥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。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,探究这个美味水果背后所蕴含的神奇作用吧。
枇杷果
枇杷果,看起来像是黄色的杏子,软嫩多汁,口感酸甜且颇有风味。每年三四月份,是它的盛产季节,也是一年中最早成熟的水果品种之一。除了美味可口,枇杷果还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保健水果,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。它的胡萝卜素含量十分丰富,在众多水果中名列前茅。
枇杷果是中国古代最早用于食疗的果品之一:
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:“枇杷乃和胃降气,清热解暑之佳品良药”;
《日华子》亦记载:“治肺气,润五脏,下气,止呕逆,并渴疾”。
《药膳食疗学》记载:枇杷果,味性凉,甘酸、入肺、脾经,可生津止渴,化痰止咳,降逆食少等,食疗可用于肺热咳嗽、胃热口干、胃气不足、呕逆食少等症。
枇杷食用禁忌:
枇杷果风味酸甜,容易多食,殊不知食用枇杷果也有禁忌。《随息居饮食谱》关于枇杷果有记载:“多食助湿生痰,脾虚滑泄者忌之”,故脾虚痰湿之人应少吃枇杷,否则容易引起腹痛腹泻等。 另外,枇杷果比较甜、含糖量相对较高,糖尿病患者要控制食用量。
枇杷叶
不少老百姓以为枇杷的止咳效果最好,其实药用最广、药效最好的当数枇杷叶。目前市面上的枇杷制剂,就是以枇杷叶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,如枇杷膏、枇杷露、枇杷冲剂等。
《中国药典2020年版》记载:枇杷叶,味苦,性微寒。归肺、胃经。可清肺止咳,降逆止呕。用于肺热咳嗽,气逆喘急,胃热呕逆,烦热口渴。
但是需要注意的是,枇杷叶性寒,不适宜用于寒性咳嗽、胃寒作呕者,如《本草经疏》言枇杷叶:“胃寒呕吐及肺感风寒咳嗽者,法并忌之”。
枇杷皮
枇杷的果皮也有不错的功效,我们可以把枇杷果皮清洗干净,去除灰尘、杂质及农药等残留物,加入适量蜂蜜/黄糖,直接泡水喝,能起到清肺止咳、降逆止呕、促进排便的作用。
枇杷花
枇杷花在秋冬季开花,采摘晒干炮制后也能入药。
和枇杷果、枇杷叶的寒凉之性不同。枇杷花,性微温,味淡,归肺经,具有润喉润肺、清热解毒、疏风止咳、通鼻窍、治伤风感冒咳嗽痰血的功效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枇杷花:“治头风,鼻流清涕。”
枇杷花气味清香,中医认为芳香味的药材都有通窍的作用,所以,枇杷花还能通鼻塞。如果孩子有鼻塞的情况,家长也可以用开水泡一杯枇杷花茶,用花茶的蒸汽熏蒸一下孩子的鼻子,也能起到通鼻的作用。还可以把枇杷花泡水代茶饮,具有预防感冒的作用。
枇杷根
《中华本草》记载:枇杷根,味苦、性平,无毒;归肺经;常用于虚劳咳嗽、乳汁不通、风湿痹痛等疾。
需要提醒大家以上说的入食入药的做法,除了枇杷果外,其他部位最好是去药店购买经专业炮制过的,因为自己在家里采集加工,可能因为处理得不到位,影响其药性。
如何挑选枇杷果?
1. 看颜色
成熟的枇杷皮呈现金黄色,而初熟或者还未成熟的枇杷皮则呈现淡黄或者青黄色。还有原因就是缺乏光照也会呈现淡黄色或者青黄色。
2. 看形状
味美甘甜的枇杷一般整体形状呈椭球形,上面较底座略小,表面突出微鼓更佳。选枇杷要多看看底座,底座形状越接近五角星形状的味道越是可口美味,底座聚集为一点的,一般汁少味淡。
3. 看大小
有些枇杷满足以上两点,但是个体很小,若枝干也较粗,这样的枇杷核大果肉少,可食用部分不多。但也有长成这样的乡村枇杷,味道却极其美味。
注意:枇杷的保存
如果是剥皮的枇杷宜用盐水、冰水或是糖水中保存,这样的枇杷不易变色。买回来的枇杷可以直接用纸箱装好,放置于通风处即可,枇杷不宜冷藏,容易导致变色。
枇杷食疗方推荐
枇杷叶南杏排骨汤
来源:黄穗平说脾胃
材料:蜜枇杷叶10克(干品),南杏仁10克,蜜枣2个,猪排骨500克,生姜3片(2人份)。
做法:枇杷叶放入纱布袋里、南杏仁和蜜枣洗净,猪排骨洗净后切块,与生姜一起慢火煮至排骨烂熟后,加盐适量即可。
适合人群:肺胃燥热者,常见干咳、鼻干、咽干、口干、大便干、干呕、饥而不欲食和舌红少津等症。
枇杷百合瘦肉汤
来源: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
材料:枇杷果100克,鲜百合20克(干品10克),瘦肉250克,盐2克。
做法:枇杷果去皮、去核,切小块备用。瘦肉切小块,锅中注水烧开,倒入瘦肉,煮约3分钟,捞出装盘备用。锅中注水烧开,倒入瘦肉、枇杷肉、百合,盖上盖,烧开后转小火煲90分钟。加入盐拌匀调味,盛入碗中即可享用。
使用注意:脾虚泄泻者忌服。
枇杷百合银耳汤
来源:许尤佳育儿堂
材料:枇杷5枚,干百合10克,银耳半个,冰糖10克。
做法:银耳洗净后撕成小朵,枇杷去核去皮,百合用清水浸泡2分钟后洗净;将银耳、百合放入锅内,加适量水,放入冰糖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;再把枇杷放入锅内,煮10分钟即可。
适合人群:尤宜湿热、阴虚体质者,但气虚、阳虚、痰湿体质者应慎重饮用。
注意:
上述食疗方仅用于大众人群作为预防调理食用,无法代替任何药品,同时本文中的观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,不能做为任何诊断、治疗的依据,请谨慎参阅,如有出现不适请及时就医,做进一步诊疗。
文章资料来源:黄穗平说脾胃《这个果子金黄香甜,全身都是宝!》;许尤佳育儿堂《春宜增甘减酸,这3种“甘味”水果,错过可就晚啦》;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《【本草驿站】春天里的黄金果——枇杷》